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主题旅游 主题旅游

徐州四堡燕山公园_徐州四堡燕山公园谁题的字

佚名 2024-04-22 人已围观

简介徐州四堡燕山公园_徐州四堡燕山公园谁题的字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解析一下徐州四堡燕山公园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可以解决大家的疑惑。下面,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徐州四堡燕山公园的话题。1.徐州户部山景点介绍2.(三)岩浆岩3.成矿单元与矿种类型4.成矿作用的基本条件5.徐州市道教协会的道观地址6.(二)桂北锡铜铅锌找矿远景区(Ⅱ)徐州户部山景点介绍1.徐州云龙湖

徐州四堡燕山公园_徐州四堡燕山公园谁题的字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解析一下徐州四堡燕山公园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可以解决大家的疑惑。下面,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徐州四堡燕山公园的话题。

1.徐州户部山景点介绍

2.(三)岩浆岩

3.成矿单元与矿种类型

4.成矿作用的基本条件

5.徐州市道教协会的道观地址

6.(二)桂北锡铜铅锌找矿远景区(Ⅱ)

徐州四堡燕山公园_徐州四堡燕山公园谁题的字

徐州户部山景点介绍

       1.徐州云龙湖风景区云龙湖风景区,国家5A级景区,位于徐州市南部,山川秀美,湖光山色,山川秀美,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是游客休闲娱乐的绝佳去处。2、徐州龟山汉墓景区集汉代文化、圣旨文化、石刻文化等历史景观于一体的徐州龟山风景区,是徐州汉代文化旅游重点集散地,也是弘扬徐州楚风楚韵、南秀北秀地方特色的景区之一。景区内有龟山汉墓、圣旨博物馆、点石园石雕艺术博物馆等景点。3.徐州汉文化景区徐州汉文化风景区位于徐州主城区东部,是中国最大的汉文化主题公园,是集历史博览、园林景观、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汉文化保护基地,是国家4A级精品旅游景区。4.徐州户部山古民居景区徐州户部山古民居风景区位于徐州市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鱼枷大院、翟家院、贾政大院、刘佳大院、井泉牌楼五座明清古民居院落组成。是收藏、展示、研究、传承徐州地区文化遗产的专门展厅。5.徐州贾汪冯明海景区冯明海风景区位于贾汪区东北部,永福县城东侧,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县城。这里风景秀丽,怪石嶙峋,文化底蕴深厚,是贾汪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目前有奇石、娱乐中心、燕山公园、度假村等景点。

(三)岩浆岩

       (一)秦岭-大别(东段)金、银、铅锌、铜成矿带

       该带是秦岭-大别金银多金属矿成矿带的东延部分,其内部的次级构造单元、构造型式、岩浆系列与成矿有明显的时空对应关系,区内矿床的空间分布在平面分别上具有带状分布和成群集中的规律。大别山隆起区主要矿床集中产于其北部的桐柏-霍山和南部的随洲-张八岭两个成矿带中,显示以造山带中央隆起带为中心,两侧对称分布的规律,主要矿带分布在两侧的相对拗陷区或隆-拗过渡带中。

       桐柏-霍山金、银、铅锌成矿亚带与大别造山带北部的北淮阳构造带对应,主要由中元古代—早古生代变质基底和中生界火山-沉积岩系等不同时代的地层构成,该带在前印支期的俯冲阶段应处于弧后盆地环境,在印支期碰撞过程中褶皱变形隆起。其北缘有燕山期后陆盆地叠加,并有大规模的火山-侵入活动,形成一套高钾钙碱性和橄榄安粗岩两个岩石系列,其总体特征可与下扬子地区对比。区内以金、银、多金属矿为主,其次为钼、稀有、稀土、放射性金属矿化,主要矿化类型有:构造蚀变岩型金矿、陆相火山岩型低温热液金、银、多金属矿、层控矽卡岩型铅锌矿等,与花岗岩类和碱性花岗岩类有关的钼、稀土、稀有金属及多金属矿(化)等。典型矿床有:破山银矿、银洞坡金矿、老湾金矿、皇城山银矿、白石坡银多金属矿、汞洞冲铅锌矿、银水寺铅锌矿、东溪金矿等。其中产于龟山组变质岩中的老湾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是区内唯—的大型金矿,它也是大别地区已知成矿时代最年轻的矿床,其成矿年龄在90 Ma。

       随洲-张八岭金成矿亚带,该区为大别造山带的前陆褶皱冲断带。区内出露的地层代表着扬子板块北缘晚元古代被动陆缘时期的基底和沉积盖层,并在大陆碰撞过程中被卷入前陆冲断带。带内矿化类型主要为构造蚀变岩型和低温热液型金矿化。典型矿床有:黑龙潭金矿、花桥金矿、小庙山金矿、龙王尖金矿等。产于造山带前陆冲断带内的金属矿床的成矿时代主要为130~145 Ma,成矿时代跨过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反映两期岩浆活动的叠加成矿作用存在。

       (二)江南隆起钨、锡、金、银、铅、锌、钼、锑成矿带

       该带北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南与浙赣成矿带相毗邻,向西进入湖南境内。它是江南地块中重要成矿带,在研究区内被划分为3个次级成矿亚带。

       1.石台-太平银、铅、锌多金属成矿亚带

       该亚带与安徽省习称的江南过渡带相对应,其北以高坦-周王断裂为界,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相连;东抵浙西地块,西与江西九岭北部修水过渡带相连。带内自震旦—三叠纪地层出露较齐全,断裂、褶皱构造较发育,燕山期岩浆活动分为2期,燕山中期形成的中深成侵入体分为高钾钙碱性花岗闪长岩类和钙碱性花岗岩类两个岩石系列。该亚带以江南断裂为界分为东、西两个成矿区。位于西段的东至-石台成矿区,南华—三叠纪地层出露较齐全,寒武—奥陶纪为碳酸盐台地相,金银铅锌锑矿化较强,典型矿床有贵池黄山岭层控矽卡岩型铅锌矿、东至花山热液型金锑矿等。东段太平-宁国成矿区,为大面积志留纪地层分布区,自寒武—志留纪该区即为深海槽盆相,早古生代为一套泥沙质复理石建造,晚古生代地层仅残存于局限的向斜盆地中,东段总体矿化相对较弱,主要矿床(点)、类型包括:泾县铜山有产于石炭纪与小侵入体接触带附近的层控矽卡岩型铜矿,围绕一些大型侵入体周围尚见有热液型锡、钼矿化,但其规模有限。近年,在泾县-宁国一带的志留纪地层分布区内,发现了多处与燕山期斑岩、岩脉有关的热液型(裂隙充填型)和斑岩型金银多金属矿化(泾县乌溪、紫金山等),该类矿化具有一定的工业意义和找矿前景。

       此外,该成矿亚带中与震旦—寒武纪黑色页岩有关的低温热液型(层控叠改型)银铅锌矿(含铂钯)化具有一定的找矿远景。

       2.都昌-祁门-绩溪钨、锡、多金属成矿亚带

       该亚带是江南地块中重要的钨锡成矿亚带。该带在地质构造单元中相当于晋宁期修武-羊栈岭古弧后盆地,其形态为反“S”状,横亘江西北部和安徽南部,西端进入湘东浏阳,其中段呈近东西向进入安徽境内后转为北东向,逾宁国-绩溪断裂后呈北东向。区内主要出露一套经历了低绿片岩相变质作用中-新元古代泥沙质类复理石沉积岩系,其次是沿该带的南部有江南地层区的早古生代地层成残留盆地出现(蓝田盆地、绩溪盆地),至浙皖两省交界处的天目山北部则主要为南华一震旦纪浅变质岩和早古生代地层出露区。值得提出的是:该带为一靠近九岭-江南隆起核部的过渡带,其西段在江西境内被称为修武过渡带,东部被北东向断裂截接,分别与浙西坳陷和浙赣拗陷相结,由于该亚带位于构造-岩浆-成矿活动的复合部位,成矿也具有自身的特点。

       在该成矿亚带中发育一串与成矿有关的燕山期花岗岩,分为早、晚两期。早期为壳幔混合源同熔型(Ⅰ型)中酸性斑岩,以花岗闪长斑岩为主,形成的斑岩型钨钼矿(都昌阳储岭、宁国西坞口)以及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爆发角砾岩型铜多金属矿(祁门三宝)、矽卡岩型钨矿(绩溪逍遥、绩溪际下、宁国大坞尖)等一系列大-中型矿床。与燕山晚期壳源物质为主的(S型)花岗岩(浅色富钾碱长花岗岩)有关矿床主要有江西彭山锡、铅锌(银)矿田、茅棚店锡矿等大-中型矿床。在江西境内,近年以彭山穹窿为中心的曾家垄锡矿、张十八铅锌(银)矿为中心,找矿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安徽围绕绩溪伏岭岩体周围也发现一系列中-小型钨钼银铅锌矿,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中又圈定一批新高浓度的W、Mo、Ag、Pb、Zn元素化探异常,显示区内具有较大的钨锡钼找矿潜力。

       此外,带内残余早古生代沉积盆地中尚见有沉积作用有关的矿产,主要有产于震旦纪蓝田组黑色页岩中的沉积叠改型银多金属矿(黟县西坑)、寒武纪荷塘组底部黑色页岩中的沉积型钒、磷矿。

       3.莲花山-障公山金、钨锡、多金属矿成矿亚带

       该亚带位于江南隆起的核部(八字脑-障公山),从区内出现与北东向展布晚古生代一中三叠世地层与萍乡-乐平次级坳陷自然相连的特点,推测该带是在早期北东向构造基础上,叠加燕山期东西向构造-岩浆活动的强烈隆起带,表现出近东西向褶皱隆起、构造-岩浆活动与北东-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复合区,带内岩石经历了强变形作用和绿片岩相变质作用,其主体为一套“成层无序”构造岩石地层组合。

       在该亚带内,沿近东西向复式叠加褶皱的核部出现的早白垩世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株带与区内已发现的金、钨锡、多金属矿密切相关。围绕早白垩世江西鹅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壳源成因(S型)出现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金家坞、大背坞)以及藏湾砂金矿均达到中-大型规模。在安徽境内沿障公山北坡的祁门汪村-板桥一带仅发现小连口金矿(小型),但区内出现的大面积、高浓度的Au、W、Sn异常尚未得到验证。此外,区内尚见有与燕山期小斑岩体有关的锡矿(祁门右龙)、钼矿(祁门里东坑)和里广山热液型锑矿等。

       该亚带由于自然条件较差,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它是皖赣两省有望实现金矿、钨锡矿找矿突破的重要地区之一。

       (三)武夷山金铜铅锌锡钽成矿带

       该带主要受古华夏陆块基底构造控制(图4-2),在其周缘和内部可划分为5个成矿亚带,其主要特征如下:

       图4-2 武夷-台湾走廊成矿区带划分图

       1.武功山-北武夷银铀钨(金)成矿亚带

       受华南加里东造山带前缘褶冲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构造-花岗岩隆起带控制,与东乡-铅山矿带无明显界线。西部武功山-玉华山区成矿与燕山期壳源S型花岗岩有关,有宜春钽铌矿田和浒坑、下桐岭、徐山等大型钨矿床。区内成矿主要与燕山期壳源S型火山、潜火山斑岩有关,有超大型的冷水坑银铅锌矿田,相山铀矿田,同时新发现有谭家山等一批中小型银矿床、矿点。除此,有与S花岗岩有关的钨锡矿化。此次新发现的A型花岗岩是否有钽铌铅锌矿化有待进一步查证。

       2.资溪-广昌铅锌银金成矿亚带

       位于闽赣2省邻接的武夷山脉腹地。出露麻源群为区内最古老地层。因此本带应是武夷隆起最古老的陆核部位。变质岩地层内混合岩化作用强烈,同时发育各种剪切带构造。在加里东期及燕山期均有大面积的花岗岩类侵入,表明该区属于长期活动的热穹窿中心。沿鹰潭-安远断裂带有成串斑岩体密集分布。区内除在武夷山脉两侧有寒武纪地层分布外,无其他古生代地层,表明古生代时长期处于挤压隆起状态。

       本带内主要的成矿作用有2种,即区域变质及深成地质构造的成矿作用和斑岩的成矿作用。

       3.石城-会昌铜锡成矿亚带

       在鹰潭-安远断裂南段之西侧,发育有多个燕山期的斑岩型矿床密集区,典型矿床有石城松岭锡钨矿、岩背锡矿。

       4.邵武-泰宁金(银)成矿亚带

       本带位于四堡期西部的古裂陷槽内,以交溪组为代表的火山沉积建造是裂陷槽内的典型产物,其原岩为角斑质中酸性火山岩类。寒武纪时沉积有林田组的海相地层,以后长期隆起。早侏罗世时受早期燕山运动影响,使崇安-石城断裂进一步发育,沿断裂带形成一系列长槽形断陷盆地,并在变质基底之上沉积了早侏罗世的梨山组陆相地层,其后断裂带又继承性地反复活动,在白垩纪后期形成赤石群的红盆堆积。本带在加里东期及燕山期均有花岗岩类侵入。

       带内已发现的矿床只有金矿,均属何宝山式的变质岩构造蚀变岩型。值得探究的是,纵贯本带的崇安-石城断裂虽然与前述的鹰潭-安远断裂都同样属于区域性的大断裂,但并未像后者那样发现有众多的斑岩体及斑岩型矿床。带内在邵武-太宁地区为一金矿成矿区。此外,在带内已发现早侏罗世地层内有找银的线索。

       邵武-太宁金矿成矿区的南端有何宝山金矿床及梅桥、长兴、五里亭等金矿点,北端有金坑金矿床。在成矿类型上均属于变质岩构造蚀变岩型,但南部各金矿产于中元古代交溪组变质岩而北部的金坑金矿则产于寒武系浅变质岩中。

       5.政和-尤溪金铅锌铜成矿亚带

       本带位于武夷隆起的东缘,北起政和附近,向南延到尤溪以南直到德化附近。以在裂谷内发育一套马面山群的类似裂谷式火山沉积建造为特征。其中的东岩组内出现有超镁铁质喷出岩,表明其处裂陷已深及地幔层。由于地壳减薄及地幔上隆,使较多成矿物质携至地壳,本带因而具备了较丰富的矿源条件。震旦纪时在裂谷东缘,又发生过一次继承性的裂陷并有小规模的中-基性火山岩喷溢。此后本带即长期处于隆升状态,仅在西南边缘邻近永梅拗陷处,受华力西期海侵影响形成一些石炭、二叠纪地层。早侏罗世时的燕山运动使带内的政和-大埔断裂进一步发展和形成,并在裂谷东侧的政和一带发生较大规模的张裂,形成了地堑式的长槽形断陷盆地,其内沉积有梨山组。晚侏罗世时发生了大规模的陆相火山活动,其最初的喷发部位很可能是在本带东侧以碎斑熔岩带为标志的裂隙喷发带,然后向两侧扩展并波及至本成矿带。加里东期及燕山期的花岗岩类在本带多处侵入并对成矿发挥积极作用。由于本带具备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因而成为研究区内一批重要矿床的集中产出区。其主要的区域成矿作用及由其形成的成矿类型与矿床式有:海相火山作用形成的水吉式变质基性火山岩层控型铅锌银矿、区域变质及深成地质构造作用形成的双旗山式变质岩剪切带型金矿。此外,还有东岩式的细碧角斑岩型铜矿和龙凤场式的层状矽卡岩型铅锌矿。但同样需要探究的是,政和-大埔断裂虽然同样是区域性的大型断裂,但为何未像鹰潭-安远断裂那样发现有众多斑岩体与斑岩型矿床需进一步研究。

       (四)浙闽粤银、铅、锌、钼、锡、铜(金)成矿带

       该带与浙闽粤中生代火山断陷区对应,在构造地貌上实为一隆起区,故将其置于隆起区成矿单元予以叙述。该带位于政和-大浦断裂以东地区,西与武夷隆起及永梅拗陷区毗邻,大致为火山喷发物所及范围,其中划分为闽西-粤东铜金银成矿亚带和沿海火山基底银铅锌成矿亚带。

       1.闽西-粤东成矿亚带

       闽粤沿海中生代火山喷发带铅锌银铜成矿带内划分出3个次级成矿单元:莆田-福清铅锌银成矿区、平和-南靖铜铅锌成矿区及潮安-惠来铅锌银铜成矿区。

       莆田-福清铅锌银成矿区:位于连江-永定断裂带及云山早白垩世火山盆地南侧,分布上侏罗统火山岩地层,有规模不大的早白垩世花岗岩类侵入。小区内包括莆田银坑及福清下溪底2个中小型矿床,均与陆相火山成矿作用有关。

       平和-南靖铜铅锌成矿区:位于上杭-云霄断裂两侧,主要分布晚侏罗世陆相火山岩,北部梅林附近有碎斑熔岩出露,南部平和-云霄一带有小块早白垩世火山盆地。另在南靖西北有二叠纪的基底地层出露,南靖-平和一线有较大面积的上三叠统-下侏罗统基底地层出露,表明本区受剥蚀较深,火山岩盖层不会保存太厚。区内有晚侏罗世及早白垩世的花岗岩类相继侵入,并形成火山-侵入组合体。小区内有平和钟腾及平和大望山2个小型矿床,前者属斑岩-潜火山热液型铜钼矿,后者属岩浆热液及构造充填型银铅锌矿。

       潮安-惠来铅锌银铜成矿区:位于兴宁-潮安断裂带上,区内较大面积出露的上三叠—下侏罗统的火山基底层,成为主要的矿床围岩。小区内有大型-特大型的厚婆拗锡多金属矿床及其外围的一系列矿化异常,共同构成厚婆拗矿田。

       2.浙闽火山基底成矿亚带

       沿海火山基底成矿带包括寿宁-长泰金铅锌银铜成矿区、福鼎铅锌银成矿区。

       1)长泰金铅锌银铜成矿区:本带位于福安-南靖断裂带与屏南-尤溪中生代碎斑熔岩带之间。出露于闽江以北的火山基底层为前震旦系变质岩,闽江以南则逐渐出现上古生界-中生界的沉积岩,表明南北基底性质不同。据重力、航磁等地球物理资料推测,基底层的顶面埋深呈现二凸二凹的起伏变化。北部寿宁-屏南一带埋深较浅,一般为200~400 m,屏南-古田则骤然变深达1700~1800 m而呈现为基底凹陷,古田-德化之间基底又抬升为埋深不到400 m的凸起,德化往南则又呈埋深为2000 m的深凹陷。这种变化很可能与北西走向的松溪-宁德及永安-泉州的断裂带有关。使得基底地层在上述断裂带南侧均呈阶梯式的断陷下落。从已知基底层出露的天窗来看也大多分布在基底相对凸起地段。本带内矿床的成矿类型主要为层状矽卡岩型及陆相火山构造蚀变岩型。但从成矿地质条件分析,斑岩型亦不容忽视。

       2)福鼎铅锌银成矿区:位于研究区的北东角,在福鼎南溪一带的中生代陆相火山岩中,有一个三角形的构造天窗,其内出露小块石炭—二叠纪的地层,虽然面积仅有7km2,但对其所反映的构造意义,一度众说纷纭。有的据此认为存在一条闽东沿海的华力西期地槽,有认为是有古海峡与永梅拗陷相通,最近又有提出是属于另外的福鼎-宁波裂陷槽的一部分。以上各种观点都有一个共同处,即均认为是原地的盆地沉积而不是外来的构造地体。本区内有一个银硐中型铅锌银矿床。

       福鼎银硐铅锌银矿床产于中石炭统矽卡岩化的钙硅质岩层内。矽卡岩呈似层状,也有呈团块状及脉状,其矿物成分为透辉石和石榴子石。矿体受矽卡岩内的层间构造控制,一般均呈顺层整合产出,亦有的沿破碎裂隙带充填成脉状(图4-3)。矿体的形成还与闪长玢岩脉(曾被认为是海相的中性火山岩)及角砾状的花岗斑岩体有关,这些岩脉本身也都有矿化,在角砾状花岗斑岩内外侧,矽化还趋于富集。金属矿物成分简单,以闪锌矿为主,方铅矿和黄铁矿次之。

       图4-3 福建福鼎银硐铅锌矿区纵剖面(据何跃基等修改)

       方铅矿的铅同位素组成既有正常铅和深源铅,也有高铀高钍的异常铅。硫同位素δ34S0.8‰~7.28‰,水的δ18OH2O为-5.14‰~8.73‰,均显示出多源的特点。该矿床属于比较典型的层状矽卡岩型。根据花岗斑岩本身也受到矿化来分析,矿化阶段一直延续到燕山期。

       此矿床的规模达中型。在矿床周围的火山岩盖层下有可能还有隐伏的基底地层及此类矿床。

       3)浙闽粤中生代火山断陷区:形成的矿床主要与燕山期陆相火山-侵入作用有关。燕山期强烈的断裂、岩浆活动,在北西向、北东东-近东西向断裂及其与北东向主干断裂交汇部位,形成火山喷发活动中心,伴随岩浆作用形成一系列银铅锌钼锡铜等金属矿化,如莆田银坑铅锌矿床,矿化富集出现于火山岩盖层之中。值得注意的是:沿海火山断隆区的火山岩基底变质岩中矿化也较为发育,在火山岩基底出露区(“天窗”)形成的银铅锌成矿带也是与燕山期酸性火山-侵入作用有关的银铅锌成矿系列的一部分,如福鼎银硐铅锌银矿床,产于火山岩基底的中石炭世矽卡岩化的钙硅质岩层内(图4-4)。因此,该区成矿具有“双层”结构特征,今后找矿工作应引起注意。

       图4-4 福建莆田银坑铅锌矿区剖面示意图

       (五)台湾东部金、铜成矿带

       中、上新世以来,菲律宾板块向北沿硫球海沟俯冲,形成了台湾纵谷洋陆碰撞造山带,这种洋-陆碰撞带具有规模巨大的岩石圈尺度不连续性质,其中发生的成矿作用均显示出板块构造作用的特色,带内可划分为基隆金铜成矿区、中央山脉金铜成矿带、海岸山脉铜成矿带等三个成矿单元,主要为喜马拉雅期洋-陆碰撞带内与火山-潜火山成矿作用有关的浅成热液型矿床。该带主要的原生金属矿床分布在沿岸山脉成矿带,而著名金瓜石超大型金矿位于洋-陆碰撞带靠大陆一侧的基隆成矿区,其成矿作用可谓“大器晚成”。

       台湾东部地区的区域成矿作用主要与潜火山-斑岩作用及区域变质作用有关,由此形成一套成矿系列和成矿类型,以成矿时代较新为其显著特点,见表4-3。

       表4-3 台湾东部构造岩浆带内成矿作用、成矿系列及成矿类型简表

       按照区内金、铜矿产的分布及所处的地质构造单元,共划分为四个成矿区带,在区带内不再分出成矿单元。其中能达到矿床的仅有金矿,其余尚属矿点(图4-5)。

       图4-5 台湾花莲奇美铜矿点矿化露头分布图(据高振敏,李朝阳资料)

       1.大南澳隆起成矿亚带(Ⅳ1)

       隆起位于中央山脉东坡,主体由太鲁阁带的(石炭)-二叠系变质基底层组成,并夹有蛇绿混杂岩。其西与脊梁山-雪山第三纪凹陷带以断层相隔,东以海岸山脉断裂及台东纵谷与海岸山脉地体相接。在邻近台东纵谷处发育一条由片岩及洋壳蛇绿岩套构成的蛇绿混杂体,被认为是白垩纪时板块作用在缝合线上的产物。

       本带绿片岩中有多处铜矿点,如花莲铜门及宜兰大白山等,其中花莲铜门可作为代表。

       花莲铜门铜矿点,矿体呈透镜状整合产于绿片岩及绢云片岩中,与绿片岩及辉绿岩关系密切,成矿类型属变质基性火山岩层控型。矿石成分为含铜硫铁矿,含铜品位0.5%~2.8%,呈浸染状,有方铅矿共生。

       另在宜兰县的铜山亦有同类型矿点,铜的品位可达3%~4%。

       2.脊梁山凹陷成矿亚带(Ⅳ2)

       位于中央山脉西部,由轻度变质的第三纪地层组成。东部脊梁山地区变质较深,以板岩、千枚岩为主,西部雪山地区变质较浅,以泥质板岩为主。本带西以屈尺-潮州断裂为界与台湾西部的晚第三纪一第四纪的沉降带相隔,东与太鲁阁断隆带以断层接触。

       在带内的浅变质岩内有多处金矿点,如宜兰太白山、南投合欢山等。含金石英脉产于泥质板岩、千枚岩、变质砂岩中。其产状有的与围岩一致,呈同步褶曲,有的穿切层理。脉厚者可达1 m,薄者仅数厘米。金属矿物有自然金及方铅矿和闪锌矿,品位10×10-6~1000×10-6不等。自然金产于石英脉之膨大、分叉或形态变化处。围岩蚀变有黄铁矿化、绿泥石化、高岭石化、方解石化等。成矿类型属于变质岩构造-蚀变岩型。

       3.海岸山脉地体成矿亚带(Ⅳ3)

       位于台湾岛东缘滨海地带,西以海岸山脉断裂与台东纵谷相接。该地体属构造拼接地体,被认为是新生代初期由菲律宾海板块前缘的吕宋岛弧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的产物。带内的中新世奇美安山质火成杂岩(出露面积22km2)及中新世都峦山组的安山质海相火山碎屑岩,原属吕宋火山弧,其上的上新世—中新世大港口组沉积碎屑岩(夹少量火山碎屑岩)则属弧前盆地的复理石沉积。

       在本带的奇美火成杂岩体中产有奇美铜矿点,在都峦山组的火山-侵入岩中产有都兰山铜矿点。

       (1)奇美铜矿点

       奇美火成杂岩体是由玄武质安山岩、斑状安山岩、玄武岩、闪长岩和多种岩脉组成的中、基性喷发-侵入杂岩。成矿与闪长斑岩有关。其中辉石闪长岩为早期侵入岩,K-Ar年龄22.5 Ma±3.5 Ma,斑状辉石闪长岩17.0 Ma±2.5 Ma,蚀变年龄18.0 Ma±1.8 Ma。安山质岩石较晚,测得锆石年龄15.4~16.4 Ma。何春荪在1969年测定矿化蚀变闪长岩年龄是9.0 Ma±0.7 Ma,被认为是成矿年龄。发现有5个矿化露头,均为氧化后的斑铜矿、辉铜矿、铜蓝、水胆矾、块铜矾(Antlerite)及含铜褐铁矿、铜绿。蚀变种类有粘土矿化(蒙脱石、伊利石)、青磐岩化(绿帘石、绿泥石、黄铁矿、方解石)及硬石膏化。其中三号及四号露头构成的第三矿化区,南北长650 m,东西宽400 m,经过钻探后,若以Cu>0.3%计算,有矿石储量733万吨;>0.5%计有186万吨,(含Au0.4~0.5g/t),成矿类型属斑岩型。见图4-5。

       (2)都兰山铜矿点

       中新世都峦山组为安山质的集块岩、凝灰岩、凝灰质砂岩等火山碎屑岩,其中夹有灰岩透镜体。安山玢岩为潜火山岩体,呈岩株、岩床、岩舌等侵入。矿体形成于安山玢岩之内外接触带,共见6个露头,均受构造裂隙控制。矿石由黄铁矿及黄铜矿组成,还有少量辉铜矿、铜蓝,因有玉髓共生,当地人称峦山宝石。矿化呈浸染状或块体状,围岩有青磐岩化及粘土化蚀变,6个露头中,最大的四号露头面积30 m×50 m,为角砾岩筒,角砾直径10~15cm,次圆状,由粘土化安山岩构成,常有安山玢岩脉贯穿,推测是火山喷发中心。矿石含铜0.1%~6.3%不等,平均0.4%,金4.6×10-6左右,银15×10-6。成矿类型暂定为潜火山热液型,推测角砾岩筒之下可能有斑岩型铜矿。

       4.基隆火山弧成矿区(Ⅳ4)

       在台湾北部分布有大屯山及基隆2个火山群区,均由更新世的基-中性火山、潜火山岩组成。前者面积290km 2,同位素年龄0.37 Ma±0.04 Ma ~2.56 Ma±0.5 Ma,后者面积12.3km2,同位素年龄1.1~1.7 Ma。以往一般都认为这些火山群是琉球火山弧的西延部分,但最近根据Sr、Nd同位素的对比,二者存在差别,因此有人提出基隆火山群并非属琉球火山弧而是距今2 Ma时吕宋岛弧与欧亚大陆边缘碰撞后的拉张环境产物。其中本山岩体在1.7~1.4 Ma时沿沉积岩背斜轴脊附近侵入。其余岩体形成于1.0~0.9 Ma。著名的金瓜石金铜矿田即位于基隆火山弧成矿区内。

成矿单元与矿种类型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由四堡期至燕山期均有岩体出露(图2-3),且岩类全、分布广,花岗岩类出露面积约为50000km2,占该区总面积的五分之一,且华夏古板块是扬子古板块的两倍以上。

       1.花岗岩类时空分布及演化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除地表有大小数百个岩体外,还有多处隐伏岩体(带)。岩石类型以酸性、中酸性为主,花岗岩类出露面积约为50000km2,占该区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形成时代大致可分为晋宁期、加里东期、海西-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等5期。据380个岩体同位素年龄样品统计,华南花岗岩形成时代在66~1063Ma间,以侏罗纪—早白垩世最为集中,时限以161~131Ma居多,该时段花岗岩分布面积也最大,占花岗岩类出露总面积的75%以上,其次为古生代。成因类型以壳源重熔型花岗岩为主,约占70%,其次为壳幔混合及其分异型花岗岩,少量铝质A型花岗岩。

       图2-3 南岭地区花岗岩类分布略图

       中生代基性火山岩主要分布在南岭中段的西部,NE向的衡阳-永州-恭城区域大断裂的东侧,宁远-道县-江华NE-向的坳断带内。主要喷发时代为燕山早期,同位素年龄在174~147Ma之间。呈点多、面小的小型碱性玄武质熔岩流、熔岩被和岩脉形式产出。这些火山岩中富含上地幔-下地壳的深源包裹体,具有板内构造环境和软流圈来源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赣南三南地区燕山早期的基性火山岩系最为典型,面积最大,并构成双峰式火山岩。其次,最大的酸性火山岩见于九嶷山地区的两江口(西山杂岩体内),Rb-S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54Ma,与西山花岗岩构成火山-侵入杂岩。该杂岩具有铝质A型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板内构造环境(付建明等,2004)。

       基性-超基性侵入岩(辉绿岩、煌斑岩)分布零星、规模小,大多呈岩墙、岩脉状产出,受控于NE或SN向断裂。形成时代主要为印支-燕山期(梁新权等,2003;范蔚茗,2003)。

       中生代的花岗质-花岗闪长质小岩体广泛分布在古生界地层组成的坳陷区,断裂控制作用明显。前人研究认为,花岗闪长质小岩体(如铜山岭、宝山、水口山)有幔源物质的明显加入,在时空上与铜多金属矿床关系密切(王岳军等,2001),而花岗质小岩体(如千里山、栗木)一般为高度演化的过铝花岗岩,与钨、锡矿床关系密切。它们的同位素年龄介于181~148Ma之间(陈培荣等,2002)。

       华南花岗岩岩体的空间分布受基底构造及深大断裂的控制明显,往往形成规模宏大的构造岩浆带,展布方向以EW向、NE向为主,部分呈NW向或SN向产出。

       南岭花岗岩带的主体为燕山早期花岗岩,呈EW向带状展布,与南岭山系的总体方向一致。在南岭五岭中,除越城岭为加里东期花岗岩外,其他四岭均由燕山早期花岗岩构成。显然,燕山早期花岗岩是决定南岭早期花岗岩带和南岭山系的主要因素。

       根据岩体的展布、区域分布与构造的关系,在南岭地区可划分出3条呈EW向展布的燕山早期花岗岩带,即:骑田岭-九峰山岩带、九嶷山-大东山-贵东岩带和花山 姑婆山连阳岩带,并伴有双峰式火山岩与A型花岗岩(王德滋等,2004)。岩性以二长花岗岩为主,其次为正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重要岩体有骑田岭、花山、姑婆山、九嶷山、九峰山、大东山、大义山、都庞岭、姑婆山和佛岗等。

       2.岩石学特征

       该区花岗岩类岩石种类齐全。其中中酸性岩类占花岗岩类出露总面积的99.43%,为中性岩类出露面积的300倍;中酸性岩类中的花岗岩占88.24%,是花岗闪长岩的8倍;花岗岩中的二长花岗岩(亚种)占84.34%,是钾长花岗岩的28倍,碱长花岗岩的210倍。

       铜、铅、锌成矿岩体副矿物多具以黄铁矿为主的金属硫化物组合,与锡相关的成矿岩体副矿物富含挥发组分。扬子板块成矿花岗岩富含电气石,华夏板块成矿花岗岩富含黄玉,板块结合带则出现二者兼有的过渡组合。

       3.燕山期花岗岩特征

       华南地区燕山期花岗岩与金属矿产关系密切,主要由钾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斑)岩和花岗质碎斑熔岩组成,其中钾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占主导优势(史明魁等,1993)。南岭地区岩浆活动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和间歇性,燕山期岩浆作用可分为早、晚两期,其中燕山早期又可以分为3个阶段(表2-1)。

       表2-1 燕山期不同期次花岗岩的矿物岩石学特征

       1)燕山早期第一阶段花岗岩(180~170Ma):占燕山期花岗岩的少部分。主要分布在江西(寨背、陂头和足洞)及湘东南(江华、江永)地区,其他地区零星出现,总体上呈NE向展布。岩体规模较小,一般在几平方千米至几十平方千米之间。在江西三南地区还存在同期板内玄武岩、辉绿岩等,构成双峰式岩浆岩。

       2)燕山早期第二阶段花岗岩(165~151Ma):是燕山期花岗岩的主体,分布广、面积大。同位素年龄在160~155Ma之间的花岗岩尤其集中。产状以大岩基为主,且均为多期次、多阶段侵入的复式岩体,如骑田岭、花山、姑婆山、九嶷山、九峰山、大东山、大义山、姑婆山。在桂东南、粤西还存在同期的具有板内特征的富钾岩石(碱性辉长岩、辉长岩、闪长岩、二长闪长岩、二长岩、正长岩)和碱性花岗岩等。

       3)燕山早期第三阶段花岗岩(145~137Ma):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在南岭地区分布相对较少,主要见于燕山早期第二阶段花岗岩中。岩性为细粒花岗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还见同期A型花岗岩(广东南昆山)和碱性岩(广东石岭),多呈小岩体、岩株、岩脉和岩墙侵入于燕山早期岩体内部及其边缘。

       4)燕山晚期花岗岩(130~85Ma):主要分布在南岭的西部(丹池带)、东部,其他地区零星出露。常常沿NE向的深大断裂带产出(如湘东北的幕俯山岩体、南岳白石峰岩体和望乡复式岩体等),在燕山早期岩体内部也广泛见到(如广东大东山、广西花山和姑婆山),岩体规模一般较小,多呈岩株、岩枝状,形成时代主要为130~110Ma。

       燕山期花岗岩类具有富硅、钾、钠,贫铁、钛的总特点。一般来说,燕山晚期花岗岩相对燕山早期花岗岩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偏基性成分含量增高;二是碱性岩增多。前者反映为斑状、似斑状岩增多,暗色矿物如黑云母、角闪石至深源包裹体增多;硅含量和K/Na值降低,钛、全铁、钙、钠含量明显增加,铝、镁、锰、磷含量也常增加;锶、钡、铁族微量元素含量有所增高,钨、锡、铜、铅、锌等含量各处不一,但总体不会高于燕山早期;稀土总含量及重稀土比例较小;锶同位素初始值中有较多小于0.7100。后者从早至晚具有K2O+Na2O总含量稍高、基性降低的演化趋势,在同一个复式岩体中从早期单元到晚期单元也有类似的演化情况,常出现二长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等。另一个特点是燕山晚期常有较多花岗斑岩和石英斑岩等发育于燕山早期花岗岩分布区,如湘南地区等,在地球化学特征上大致与燕山晚期花岗岩相似。同期的辉绿岩、碱性岩等也常常见到。

       燕山期花岗岩成矿元素Rb、Be、W、Sn、Pb、Zn、Ag、Nb、U、Th含量相对较高,Ni、Cr、Co、Fe、Cu相对较低;从燕山早期第二阶段至燕山晚期,元素组合具有由简单到复杂和Sn、Pb、Zn增高的变化总趋势。已有资料表明,南岭地区燕山早期第一阶段花岗岩是铜、铅、锌、钼的主要成矿岩体,副矿物多具以黄铁矿为主的金属硫化物组合;燕山早期第二阶段和燕山晚期花岗岩是钨、锡、铅、锌、银、锑、铀、稀有、稀土的主要成矿岩体,副矿物富含挥发组分,如电气石、黄玉等。

       4.燕山期花岗岩成因类型及其与锡矿的关系

       根据近年来笔者在华南花岗岩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南岭燕山期花岗岩可分为壳源重熔型(C型)、壳幔混合及其分异型(H型)和铝质A型三大类。C型花岗岩的物质来源为纯地壳,相当于Chappell和White(1974)的S型花岗岩,如大东山、王仙岭等;H型花岗岩的成岩物质既有地壳的又有地幔的,与Castro等(1991)的H型具有相似的含义,如湘南骑田岭、铜山岭、桂北花山-姑婆山、千里山;铝质 A型花岗岩是一种弱过铝—强过铝的A型花岗岩,如湘南金鸡岭、粤北南昆山等。单从物质来源讲,铝质A 型花岗岩应归入H型花岗岩,但由于其产出的构造环境特殊,代表一种张性环境,因此,本文将其单独列出,各类型花岗岩特征及其与锡矿关系见表2-2。

       表2-2 燕山期不同类型花岗岩综合特征及其与锡矿的关系

成矿作用的基本条件

       由于成矿作用是地质作用的一部分,因此一些矿床出现在一定的时空范围之内,在部分地区可能出现成矿的旋回性、继承性,但更多的地区表现为变异性。成矿单元(成矿区、带)的划分是多期、多因、多矿种在一定成矿空间(单元)内的聚集,有时也可能为某一时期成矿在特定范围的聚集。但是,一些矿种则可能在不同时期、不同单元都可出现,所以利用某一特定的矿种或矿种组合考察它们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地质环境,这也是开展区域找矿预测和成矿大地构造研究所必须研究的内容。在此次研究的铜金铅锌铁等重点矿种以及钨锡矿中,其成矿时空分布具有以下特点:

       1)铜矿 主要形成于四堡—晋宁期、海西期、燕山期三个阶段。四堡—晋宁期的铜矿产于武夷隆起、浙赣拗陷内,成矿主要在华夏、扬子陆块基底形成阶段,与拉张的裂谷环境相对应,主要属海相火山沉积作用的矿床系列(块状硫化物矿床)。海西期铜矿分布于区内3个拗陷中,与海西期华南陆块不稳定的陆内活动有关,在陆块微扩张、裂陷的环境下形成—套海相火山-喷流沉积的矿床。燕山期形成的铜矿也主要分布于3个拗陷内,与陆内强烈造山作用环境相对应,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多为高钾钙碱性火山-潜火山-斑岩-浅成侵入岩.其矿床类型较多,但以斑岩型铜矿、矽卡岩型铜矿占主要地位。

       2)金矿 区内单生金矿可视为贯通成矿元素分布于不同的构造单元。其中尤以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最为重要,其成矿相对较复杂,这些矿床受韧性、脆性剪切带控制,成矿与区域动力变质作用、岩浆作用抑或围岩建造等存在密切联系。此外,在区内与燕山期岩浆作用有关的铜银铅锌矿中也都普遍伴生金矿化。

       3)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时代与区内铜矿类似。主要形成于四堡—晋宁期和燕山期,在区内分布较广泛,但大型矿床主要分布在浙赣拗陷、武夷隆起、下扬子拗陷和沿海火山岩带内,矿床类型包括4类,一是四堡一晋宁期海底火山沉积作用形成的块状硫化物矿床(闽中丁家山铅锌矿)。二是火山-潜火山热液型,形成于隆起或拗陷带内燕山期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化带中,这是区内重要的矿床类型。三是下扬子地区的层控热液叠改型铅锌矿(栖霞山式),赋矿围岩为晚古生代一中三叠世的海相沉积盖层,成矿也可达大型规模。四是沿海带内基底变质岩和下扬子拗陷中出现的矽卡岩型铅锌矿也具有一定的工业意义。

       4)铁矿形成于晋宁期、海西期和燕山期。晋宁期形成的沉积型铁矿主要在江南隆起的东段,形成的铁矿与锰矿共生,规模较小。海西期铁矿主要产于永梅拗陷中,典型矿床为马坑铁矿,为与海底基性火山沉积活动有关的铁矿床。燕山期铁矿在东南地区占主要地位,其中以产于扬子拗陷内的与橄榄安粗岩火山-潜火山岩有关的玢岩铁矿亚系列为主,次为与矽卡岩铜矿共生的铁矿或单一的矽卡岩型铁矿。

       5)钨锡钼矿主要形成于燕山期,矿床主要分布在江南隆起、武夷隆起和沿海火山岩带内,成矿主要与壳源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矿床类型有斑岩型、岩浆热液型,研究区内典型矿床有阳储岭钨钼矿、岩背锡(铜)矿、行洛坑钨矿、厚婆坳锡矿等。

徐州市道教协会的道观地址

       胶东地区的莱州—招远、蓬莱—栖霞、牟平—乳山等几个金矿带组成了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金矿集区,该矿集区成矿条件优越,其大规模成矿作用发生的因素,概要如下:

       1.与地质异常事件的对应关系

       近代研究证实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发生总是对应某些特别地质异常事件。胶东地区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牵动金大规模成矿作用发生的异常地质事件当属印支后期—燕山早期的太平洋板块持续向欧亚板块挤压俯冲作用和新元古代晋宁期的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对接两次重大的地质异常事件。后者板块活动孕育了“衍生矿源岩系”——震旦期玲珑超单元的形成定位;前者板块运动和沂沭断裂带大规模左行平移剪切活动,导致在原始和衍生矿源岩系组成的隆升地壳上,大规模岩浆侵入,与其发生强烈壳幔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矿源岩系”——郭家岭超单元。

       2.大规模成矿物质与成矿能量

       大规模成矿研究表明只有当地幔、地壳两者均富有某种巨量的成矿元素,才有可能为大规模成矿供给巨量物质,从而形成规模可观的矿集区。胶东地区恰恰具有该两类富金元素巨量物质的地壳、地幔体。地壳富有体是华北扬子板块碰撞造山期后,幔源或壳幔携富金的花岗岩浆,交代重熔已克拉通化的含金甚丰的陆核杂岩及TTG岩系组成的原始岩系,同时焠取了古元古代变质基底中与成矿有利的物质形成的衍生矿源岩系——震旦期玲珑超单元定位,自震旦之后,隆升组成了金元素颇丰的花岗岩地壳;地幔富有体乃是燕山早期郭家岭超单元幔源富金玄武岩浆,在侵位过程中与地壳富有体相互作用——即代表了地壳与地幔两个富有成矿元素者的强烈相互交代、对流、置换,结果产生了巨能量成矿物质。

       图4-3 胶东地区断裂构造与金矿分布图

       1-第四系;2-新近纪;3-中生代;4-古生代;5-新元古代界震旦系;6-古元古宙;7-太古宙;8-燕山晚期侵入岩;9-燕山早期侵入岩;10-印支期侵入岩;11-震旦期侵入岩;12-晋宁期侵入岩;13-四堡期侵入岩;14-吕梁期侵入岩;15-太古宙侵入岩;16-地质界线;17-不整合地质界线;18-实测断层;19-推测断层;20-金矿床(点)

       大规模成矿不仅要有巨量物质供给,而且还必须有巨大能量供应,其能量来自印支—燕山早期构造体制转换所造成的岩圈减薄的壳幔相互作用的热能、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挤压俯冲时热能和郭家岭超单元大规模侵位时幔源高热能及断裂构造形成时的热效应。四者合一,源源不绝的供给岩浆流体,从事金活化、萃取和运移活动中。

       3.热流体与大规模成矿

       热液矿床成矿作用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莫过于热流体,热流体在成矿过程中既是能量的载体和传递媒介,亦是成矿物质的输送和交换的重要介质。它的形成、运移、置换、淀积过程反映了整个成矿轨迹。胶东地区成矿流体除来自玲珑超单元形成的富金岩浆流体外,主要来自郭家岭超单元的富金流体。该热流体发生于陆内板块挤压俯冲,区域增温达到高潮时的减压拉伸时刻,深部物质发生了强烈的减压分熔作用,在板块俯冲深度较大的条件下,低熔组分减压分熔形成了花岗岩浆及与之相应的富金流体及成矿物质的岩浆热流体,流体借势上升到浅部,由减压升温迅速变为减压降温、从而使热流体携带物质在断裂及有利部位沉淀成矿。

(二)桂北锡铜铅锌找矿远景区(Ⅱ)

       泉山区王长山天和宫----------------------------徐州道教协会筹委会在2006年元月即对道教活动场所的选址展开工作。先后考察了子房山、泉山、云龙山南节、骆驼山、拉犁山、九里山、吕梁山、杨山、王长山等地。2006年3月22日至24日全国人大常委、中道协常务副会长张继禹道长,中道协副会长、江苏省道协常务副会长张凤林道长,中道协副秘书长冯正伟,省民宗局沈祖荣副局长,香港佛道社负责人林真强、莫彩珍等一行7人来徐专题就徐州道教选址进行考察调研。中国道教协会于3月26日专门就选址问题发来了建议函,就徐州道教选址提出了参考建议。5月8日下午,李福全市长,李文顺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曹文泉部长带领市民宗局、市规划局、市土地局、市水利局及云龙区、泉山区的主要领导一行十余人,专题就道教天和宫选址事宜深入到云龙区的杨山、骆驼山和泉山区的王长山进行实地考察。考察结束后,李福全市长在王长山现场主持召开了市长办公会。会议议定道教天和宫选址在泉山区王长山。天和宫的建设拟选址在王长山(拟将王长山更名为天和岭)占用整座山,取名“天和岭道教圣地”。拟占用水利局土地520亩和屯里村、南望村、北望村、云龙湖乳牛场等几家农田和山坡地约330亩。根据王长山具体的坐落位置以及面积,拟将整个景区入口放在玉带河东侧,面向东方,建造一大型牌坊,玉带河上建造金水桥,中间置御路。玉带河向西以山门和山顶为中轴线,建三进院落,其中主殿为天和大殿,拟建成天坛式圆形宫殿,内供奉祖天师及后世天师像;天和宫周围为大型祭拜广场,中间放置“天下第一剑”,可申请吉尼斯记录,高度9米,;广场外围建环型六十甲子殿,供奉六十甲子;由主殿向东依次为三清殿、玉皇殿、灵官殿等;灵官殿前建天下第一影壁,上刻道德经全文,再前树幡杆;两侧配殿分别供奉财神、四御、文昌、妈祖、斗姥、碧霞元君等。另外在近山顶处拟建99米高露天张天师圣像,圣像面向东方,圣像下为四层,分别建万神殿、张道陵纪念馆、道教纪念馆、会议中心。在天和宫北侧建国际会议村和办公补给区域;天和宫南侧建道教艺术馆和道教音乐厅;天和宫东面规划为功德林植树区和道教祁福区;玉带河以东区域则规划为综合服务区、停车场、电瓶车服务区、南侧建设流水别墅渡假区等,在三环路与汉王路三角处建设音乐喷泉广场,内置天下第一奇石。在王长山与家后山之间约600亩的平坦山谷中,拟建长寿谷:大型彭祖石刻、彭祖纪念馆、道教中医院、道教慈航殿、道教养生中心、洞天福地等。

       区内出露地层有元古界—石炭系及第四系。下-中元古界四堡群为出露最老的地层,构成下部褶皱基底;上元古界—下古生界为冒地槽沉积,构成上部褶皱基底;上古生界—石炭系主要为地台沉积。在四堡群—石炭系诸地层中,四堡群和泥盆系是该区铜、锡、镍、铅锌多金属矿床的主要容矿围岩、对成矿起着的重要的作用。

       区内构造运动频繁而剧烈,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四堡运动、雪峰运动和加里东运动,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留有一些痕迹,但表现不显著。池洞断裂、四堡断裂和平垌岭断裂为区内最大的断裂。四堡期构造是区内重要的控岩控矿构造。

       该区的岩浆岩主要分布于北部,有火山岩和侵入岩。岩浆活动期次有四堡期、雪峰期;种类较多,有超基性、基性、中性及酸性岩,其中以花岗岩类最多。在镁铁质火山岩中,铜镍硫化物矿化普遍发育,在超镁铁质火山岩中则以铂-钯和钴-镍矿化为特征。Au、Ag、Cu、Pb、Zn与同熔型花岗岩有关;Sn、W与重熔型花岗岩有关。

       该区是锡、铜、钴、镍(铅、锌、锑)成矿区,铜-镍-钴(锡)主要与镁铁质-超镁铁质火山岩有关,主要分布于九万大山的宝坛地区和元宝山地区,矿体产出以同生的层状矿体为主,后生的脉状矿体为辅。已发现有宝坛地区的池洞铜镍矿床、红岗山镍铜锡矿床、大坡岭铜镍矿床、小坡岭铜镍矿床;元宝山地区的甲乐、大东江、培地-寨怀、塘苟山镍钴矿点。宝坛地区以铜镍矿为主,且全部位于似分异状超镁铁质岩的底部;元宝山地区以镍钴矿为主,且主要位于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上或岩体的底部。锡、铜主要与黑云母花岗岩浆活动有关,已有宝坛、九毛、六秀等数十个锡多金属矿床(点)。

       (1)广西三江—龙胜地区铅锌铜评价区

       该评价区位于三江-融水断裂以东,龙胜-永福大断裂之西,融安至宛田以北,龙胜断褶带东部。该区出露地层为丹洲群、震旦系、寒武系和奥陶系。丹洲群发育层状、似层状中基性-超基性岩。加里东运动使该区地层强烈褶皱,形成龙胜背斜及一系列走向断层。在背斜核部广泛分布雪峰期基性-超基性岩、闪长岩、细碧岩。沿龙胜-永福断裂带有酸性岩浆活动,深部可能有隐伏花岗岩体。

       已知有矿床(点)共23处,沿NNE向断裂带分布,以铜(镍)和铜铅锌的矿化为主。铜铅锌多为石英脉型,赋矿地层有寒武系白云岩、灰岩,奥陶系灰岩、白云岩和震旦系砂页岩,矿体多产于上述地层中的钙质岩石中,并受NE向断裂或裂隙控制。如柚子坪铅锌矿床,产于丹洲群NE向断裂带中,其他近20处矿(化)点产于断裂中,围岩蚀变有硅化,黄铁矿化及重晶石化。铜镍矿点多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铜、铅、锌化探异常分布广并与矿产地吻合,成矿条件有利。

       龙胜柚子坪铅锌矿床位于龙胜县城南东侧,龙胜-溆浦断裂带上,赋矿围岩为丹洲群浅变质岩。在断裂破碎带内平行排列6个矿体,其间距为3~8m。②号矿体规模最大,矿体赋存于断层破碎带内,并严格受断裂控制,呈脉状或透镜状产出,倾向295°~310°,倾角54°。控制长610m,延深140~390m,单工程厚度最小0.21m,最大厚度3.13米,一般厚0.6~2.23m,矿体平均厚度1.13m。矿石矿物主要有铁闪锌矿、方铅矿和少量黄铜矿,含有微量辉银矿。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绿泥石、绢云母及少量方解石。矿体品位变化较大,单工程铅最高品位为60.60%,最低为0.505%;锌最高品位为46.00%,最低品位为0.037%。矿体铅平均品位为5.069%,锌为3.464%。矿化与标高有一定关系,富矿、厚矿多出现在海拔100~250米标高范围内。

       (2)北山铅锌评价区

       该评价区位于环江县境内,包括北山铅锌矿区外围和空兰山、大安、长美一带,出露地层主要为泥盆系和下石炭统,有区域性NE向NNE向断裂从区内通过。1:20万扫面结果显示铅、锌等元素在该地区有较好的异常显示,圈定Pb、Zn异常17处。异常大致沿区域性断裂分布,部分与局部隆起和拗陷构造吻合。异常面积几十平方千米,有的大于100km。异常与地质条件套合好,已知矿床(点)主要分布于异常区内。异常浓集中心明显,已知矿异常具内、中、外浓度分带。根据重力和航磁资料推测,远景区内有4个规模较大的隐伏花岗岩体。

       北山铅锌矿区外围主要指北山大型铅锌矿床控矿断裂的南、北延伸地段。位于上朝到都川一带,北部为上甫-肯伏背斜,南部为都川背斜。上朝区域性断层呈NNE向通过该区,该基底断裂在泥盆纪为同生断裂,控制沉积相及矿产的分布。含矿地层为中、上泥盆统,以东岗岭组上部、融安组下部的碳酸盐岩层最重要,已知的矿床(点)几乎均产于这一层位中。岩相属局限海-半局限海台地相和台地边缘相,其中生物礁控矿明显,矿体产在礁顶白云岩中,矿体的大小、厚度及产状变化均与礁顶白云岩有一定的关系。物(探)化(探)遥(感)异常与地质条件套合好。已探明沉积改造型北山大型铅锌黄铁矿床、都川中型铅锌矿床。

       北山铅锌矿床位于北山背斜南倾伏端,已探明Pb+Zn储量达大型规模,矿体产于中泥盆统东岗岭组上部礁顶白云岩与上泥盆统桂林组底部的细—粗晶白云岩中,为隐伏矿,地表见有褐铁矿、黄铁矿体,共有似层状和透镜状矿体9个(局部穿层),受NNE向F3、F1断层及次级背斜虚脱部位或层间破碎带控制。矿体形态简单,呈似层状、透镜状,连续性较好,最大的1号矿体呈似层状,长2124m,宽50~398m,厚度为1.39~46.25m,矿体总的走向32°,东翼倾向99°~115°,倾角为80°~33°。西翼倾向280°~283°,倾角23°~29°,矿体顶板围岩为礁顶白云岩或角砾状白云岩,底板为生物白云岩或生物碎屑灰岩,矿体赋存层位自南向北抬高,南段为东岗岭组上段,北为五指山组下段,具有穿层特点,矿体内常有1~2个夹层。其他矿体规模较小,矿体长度50~360m,宽度35~108m,厚度为11.19~13.52m。矿石矿物成分与化学成分比较简单。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闪锌矿、次为方铅矿,局部见菱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白云石,微量方解石,石英、绢云母和炭质沥青等。

       北山矿床北部沿控矿断裂有赋矿地层出露,推测深部的赋矿层位存在铅锌矿体;原矿区东部边界断裂为一走向NE、东盘下降的正断层,断裂以东地区没有开展普查工作。矿山开采时在断裂东侧(下降盘)的同一层位已发现隐伏铅锌矿体,表明断裂东盘仍具较大的找矿潜力。此外,近期在矿区外围及北部地区发现了才坪、拉更、上甫、洞卜、洞涌等铅锌矿点,同时对矿床成因及控矿因素取得一些新的认识。综合分析区域成矿条件,认为以下地段仍具较大的找矿潜力:

       北山铅锌黄铁矿床21线以南勘查时矿体尚未圈闭,该线至八坪一带长约2km,民采已在才秀附近0米标高发现厚大的富铅锌黄铁矿体;钢山矿段65线往北至上朝横断层,南北长约2km,东西宽3km,矿体尚未圈闭。另在北山矿床西部洞芒一带,水文孔见5层几米至十余米厚的铅锌矿(化)体,其中一层厚近10m,Pb+Zn平均品位大于10%。

       上甫—洞涌一带矿带长约12km,Pb、Zn异常沿NNE向断裂呈串珠状分布,已发现铅锌矿露头点很多。①洞涌铅锌矿点位于北山矿带的北部,赋矿围岩为东岗岭组下段的白云岩,已发现铅锌矿化露头13处,矿体2个,厚度0.51~4.55m,含Zn0.916%~12.878%。其中规模较大的I、II号矿体沿SN向断裂带呈脉状、囊状产出,两民采窿道沿脉控制矿体长分别大于130m和70m(南部延伸未及控制),厚度0.96~5.44m,含Pb小于4.3%,Zn在1.78%~16.944%间,最高达26.84%;②洞卜铅锌矿点,铅锌矿化体赋存于东岗岭组上段白云岩的层间破碎带中,初步控制矿体长240m,厚3.99~6.75m,Zn含量0.74%~12.49%;③才平铅锌矿点,发现露头6处,矿化体赋存于东岗岭组下段上部白云岩中,受层位及断裂层间控制,断裂发育处发育富矿包,单样铅最高达36.2%,一般为0.5%~23.6%,该点尚未开展地表揭露及相应地质工作;④拉更铅锌矿点位于北山矿区以北6km处,含矿层位亦为中泥盆统东岗岭组上部白云岩,已发现铅锌矿体4个,矿体呈似层状产出,矿体长90~340m,视厚度1~43.45m,平均含Pb0.418%、Zn6.717%;⑤上洞铅锌矿点,发现铅锌矿体呈脉状产出,宽5.50m,Zn品位1.25%~9.50%,仅单样控制。

       都川铅锌矿床外围甘蔗坪、琳琅、古宾、那尧等均有Pb、Zn化探异常,且与层位、构造套合好,并已发现铅锌矿点,所施工的少量深部工程已见矿。

       北山铅锌矿南侧空兰山地区重要的铅、锌赋矿层位东岗岭组(D2)在区内大面积出露,区内有Pb、Zn土壤异常及重力异常和含铅锌褐铁矿堆积在地表。在空兰山一带东岗岭组的生物碎屑灰岩和白云岩中,曾发现铅锌矿体4个,呈透镜状或囊状,其产状大体和地层一致,矿体长12~140m,厚0.6~2.2m,品位Pb为0.04%~0.13%、Zn为2.20%~24.17%。在空兰山铅锌矿区的南、北侧,具有与北山铅锌矿相似的成矿地质条件和物探、化探条件,有较好的铅锌矿找矿前景。

       大安、长美一带亦具有与北山铅锌矿类似的地层、沉积环境(台地边缘礁、滩相)和构造条件,且更靠近江南古陆,航磁、重力资料反映深部有隐伏花岗岩体,地表热液活动更强,有分布范围大、强度高、元素重叠较好的沿NNE向断裂层布的Pb、Zn异常,并已发现重晶石矿化。但由于含矿层位埋深大于300m,用常规的物探、化探和地表地质方法开展工作难以见效,所以多次作为找矿靶区而未能最后验证。有望极大地拓展江南古陆南缘铅锌矿的找矿空间。

       综上所述,北山铅锌评价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已发现多处大、中型铅锌矿床,已知矿点数量多,规模较大,品位较富,所以该区具巨大的找矿潜力。据推测该区Pb+Zn资源量500×104t以上,通过3~5年的工作,预计可求得Pb+Zn资源量(333+3341)200×104t。

       (3)罗城四堡铅锌评价区

       该评价区位于江南古陆(江南地轴)西南缘,属桂北台隆(九万大山穹褶带)边缘。区内主要出露元古界的四堡群、丹洲群、震旦系以及古生界的寒武系、泥盆系。元古界为一套深海相泥质、砂质岩石夹基性熔岩、凝灰岩、火山碎屑岩、科马提岩。寒武系为一套地槽型的陆源碎屑岩夹少量碳酸盐岩。泥盆系为一套浅海-滨海相陆源碎屑岩夹碳酸盐岩沉积,呈角度不整合超覆于寒武系之上。岩浆活动期次多,主要有四堡期和雪峰期;岩石种类繁多,有超基性、基性、中性及酸性岩,其中以花岗岩类最多。火山岩为一套铁镁质、超铁镁质熔岩、凝灰岩、层凝灰岩、辉绿岩及橄榄岩等,广泛分布于四堡群的文通组、鱼西组中,丹洲群也有少量分布,均为四堡期的火山及海底火山活动所致。侵入岩为四堡—雪峰期中酸性-酸性侵入岩,主要有清明山、平英、田蓬等黑云母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侵位于四堡群中。由于岩浆活动、热液活动、断裂活动等,该区的蚀变较发育,主要有云英岩化、电气石化和硅化、白云母化、绿泥石化和黄铁矿化等,其中云英岩化、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与成矿关系密切。该区经过四堡、雪峰、加里东、海西 印支等4次构造变动,构成了SN向宽缓褶皱,包容了EW向紧密褶皱,并有一系列NNE向—近SN向断裂的构造格架。区内深大断裂发育,既是岩浆活动、热液活动的通道,又是较好的容矿空间。

       根据1:20万化探扫面资料,桂北台隆共圈定了各类综合异常30处。异常主要分布于摩天岭、元宝山、宝坛花岗岩体内外接触带,受岩体和断裂控制,与锡铅锌铜矿关系密切。平面上从岩体向外有钨、锡-锡、铜、铅、锌-铜异常分带特征。

       铅锌铜矿主要分布于背斜核部和深大断裂带上。近几年的民采过程中沿四堡断裂发现白石、寨甫等许多小-中型铅锌矿床,矿床明显受断裂控制,矿体主要产于断裂破碎带内部及其旁侧的白云岩、大理岩中。此外,在背斜核部也出现大量的铅锌铜矿点(如肯棚、玉苗、龙有等),矿体沿层间破碎带产出,或充填于断裂破碎带中。

       白石铅锌铜矿产于四堡断裂带上,断裂东侧为六庙斑状花岗岩,西侧为上泥盆统融县组碳酸盐岩。铜铅锌矿体沿断裂分布,主要分布于断裂硅化带底板,长约1000m,矿化层厚2~2.5m。矿石矿物成分主要有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铁矿。平均品位Cu为0.449%、Pb为4.908%、Zn为5.714%。

       由于该区交通不便,前人工作程度较低,且前人工作重点为锡矿,故铅锌矿的找矿潜力较大。

       好了,关于“徐州四堡燕山公园”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徐州四堡燕山公园”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